(本网讯)在第九个“全国科技工作者日”期间,金口河区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核心,统筹开展多维度科普活动,从青少年启蒙到社区服务,从乡村赋能到人才表扬,构建起全链条科技普及生态,让科技普惠之光照亮城乡角落。
航模科普进校园:播种未来科技希望
金口河区延风中学的操场上,银灰色航模划破天际的场景成为校园科普的生动注脚。由区科协主办的“科学点亮梦想・知识成就未来”活动中,专业教练周建华的航模特技表演引发师生阵阵惊呼——航模时而盘旋如鹰、时而俯冲似箭,将航空科技的魅力直观展现。学生张爱欣感叹:“电视里的科技走进现实,原来创新离我们这么近!”
互动环节中,浅灰色航模在学生操控下平稳滑翔,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里,科技的种子正悄然发芽。“做中学、创中悟”的沉浸式体验,让课本中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化作手中的实践。区科协负责人表示,此类活动不仅是兴趣启蒙,更旨在通过“科普进校园” 常态化机制,为山区学子搭建接触前沿科技的桥梁,培育 “科技报国”的远大志向。
社区科普夜宴:科技融入生活肌理
当夕阳为金桥公园披上余晖,500 余名居民的科技探索之旅悄然开启。“科技赋能生活,知识传递温暖”主题活动中,四大特色展区构成多维科普矩阵:AI科技体验区里,小朋友在家长陪同下为机器人编程,感受人工智能的神奇;科普知识竞答区中,李大爷连闯两关,笑称“防诈知识比奖品更珍贵”;健康义诊区的“科普问诊”,将专业医学转化为家常叮嘱;科普资料发放区的志愿者,则用通俗语言拆解科技密码。
“科技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阳春白雪,而是可触摸、能参与的生活日常。” 区科协负责人介绍,活动特意选择黄昏时段,以“科技夜市”形式打破科普的严肃感,让居民在纳凉、互动中自然接受科技知识。这种“接地气”的科普模式,正让“学科学、用科学”成为社区新风尚。
“三下乡”科技惠农:激活乡村振兴动能
金河镇的集市上,“创新科技・引领未来”三下乡活动掀起热潮。农业科普资料发放区,村民们捧着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》仔细研读,老科协专家现场示范玉米病虫害防治,将“论文”写在田间地头;文艺舞台旁,乐器吹奏与科技展位相映成趣,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别开生面;健康义诊区,医护人员为名村民量血压、讲常识,实现科技与健康双服务。
“看戏、学技术,一举两得!”村民姚国娥的感慨道出群众心声。区科协负责人表示,此次活动不仅是资源下沉,更通过“科技下乡”等长效机制,定期开展下乡服务,让科技从“一次性输血”变为“持续性造血”,为乡村产业升级注入动能。
科技人才聚首:凝聚创新发展共识
在优秀科技工作者表扬大会上,14 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技先锋获颁荣誉。国能大渡河枕头坝发电公司田若朝承诺,“以绿色能源技术赋能工业城建设”,金口河区永和镇第一小学副校长易朝珍分享“科创教育从娃娃抓起”的实践,老科协经济师宋高平“退而不休”的坚守更赢得大家称赞。
座谈会上,“专业培训+实践赋能”“做中学+创中悟”等经验分享,勾勒出金口河区科技发展的美好图景。区科协提出强化政策支撑,优化创新生态,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“三大工程”,推动科技人才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,让创新智慧转化为发展实效。
从峡谷校园到城市社区,从田间地头到会议现场,金口河区的系列科普活动如同蒲公英的种子,将科技的养分播撒到每一寸土地。随着“科普进校园”“科技下乡”等活动的持续深化,这座高山峡谷间的小山城,正以科技为笔,书写着创新驱动、普惠共享的发展新篇章。(综合报道)(责任编辑:颜华云)